二次元手游活动社区

高考人数8年来首次降低,释放什么信号?

2531

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

比去年的1342万人减少7万人

根据教育部数据

这是2017年以来

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减少

高考报名人数为何8年来首次下降?

释放什么信号?

8年来首次降低

近年来,高考人数的变化趋势备受社会关注。过去十年中,2015年至2017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保持在940万人左右,2018年上升至975万人,2019年高考报名人数突破千万,达到1031万人。

此后,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稳步上升,2020年为1071万人,2021年为1078万人,2022年为1193万人,2023年为1291万人。直到2024年,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突破1300万,达到1342万人,较2023年增加51万人,再创历史新高。今年,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人,比去年的1342万人减少7万人,出现小幅回落。

2015年-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。来源:网络

为何人数减少?

那么,高考报名人数为何8年来首次降低?适龄人口减少,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。

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与18年前的出生人口数量密切相关。2025年参加高考的大多为2006年、2007年出生的孩子,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,与这两年出生人口数量的自然波动有关。

其次,复读生规模的变化同样会影响高考总人数。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和录取方式的多元化,部分地区的复读生比例有所下降。例如,实行“3+1+2”选科模式的省份,由于考试内容和录取规则的变化,复读生人数有可能减少。

为高考保驾护航。

升学渠道多元

教育政策的调整对高考人数产生影响,升学路径也不再只有单一的高考“独木桥”。

近年来,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,中职、高职升入本科院校的通道不断拓宽。2022年新修订的《职业教育法》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。这一政策导向可能会促使部分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路径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。

上海市教育考试院5月26日发布的《202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计划》显示,今年,上海新增了29个中高职贯通、6个中本贯通和7个五年一贯制专业点。截至今年,上海共设立了210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点,80个中本贯通专业点和7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点。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中本贯通、五年一贯制、中高职贯通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方式不断“扩容”,传递出上海持续加大长周期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信号。

职业教育“校企合作”受欢迎。

国际教育的发展是另一个影响因素。近年来,出国留学成为一些家庭的选择,让孩子去国外接受教育,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教育模式,分流了一部分原本可能参加高考的学生。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,我国留学生总数突破80万,较2019年增长23%。

竞争压力减小了?

高考报名人数减少,意味着竞争压力减小了?

从表面来看,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似乎意味着总体的竞争压力有所缓和。根据教育部要求,2025年全国高校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,尤其是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将增加2万人以上,增长率约为4%。

同济大学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表示,但是全国总报名人数减少,并不意味着每个省市的报名人数都减少。事实上,一些省市的报名人数反而增加了。“高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与高校招生人数、冷热专业都息息相关。”樊秀娣表示,在实际录取过程中,各省的招生计划和考生人数的匹配情况更为关键。

放松心情迎接高考。

考生们不能因为报名人数的下降而掉以轻心。相反,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,制定更加科学、合理的复习计划,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。另一方面,家长也需要理性看待高考,不要过分强调高考的重要性,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,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。

数读

社会热点数字观

1

长三角已设立、升格

5所职业本科院校

教育部5月23日发布公示,将新增32所本科高校,其中23所为本科层次的职业学校,占比高达72%,这是国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再次发力。

长三角已设立、升格5所职业本科院校,在教育部5月23日的公示名单中,江苏还将发展3所,浙江新增2所,安徽则实现“从0到1”的突破,将新设3所职业本科院校。

2020年,上海民办院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,成为上海第一所职业技术大学,开启职业本科的培养。

教育部办公厅公布2025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显示,上海新增拟招生专业9个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、上海电机学院3所公办高校将首次开展职业本科专业招生。

据“上观智库”统计,除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外的长三角5所职业本科院校平均开设的本科专业数量为20门,其中61%为工学类专业,再细究,其中40%的专业为装备制造大类,包括自动化技术、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、航空智能制造技术等细分专业。这正是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目标,专业设置高度适配先进产业发展,极大程度上服务区域发展。

这几年的高招录取季,职业本科成为备受关注的“新星”,部分院校投档线甚至高出普通本科线100多分。

从职业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上来看,大部分都紧贴行业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。

虽然专业紧跟市场需求,但根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“职业本科教育的推进路径及实践策略研究”对2024年全国51所职业本科院校的调查结论,企业实际的用人用才感受上,仅有19.4%达到“非常满意”。专业设置与双方需求的契合,或许需要更进一步。

国家出台的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提出:到2025年,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%。

2

我国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

公民比例为44.07%

人口规模达4.4亿

自1992年起,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,迄今已成功完成14次全国调查。2022年,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纳入国家统计公报。2024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:公民具备高阶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.30%,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5.37%,基本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44.07%。上述三类人群大致呈现出1:7:19的金字塔式分布。

3

上海科技工作者队伍规模

超过280万人

在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,上海市科协发布了《上海科技工作者发展报告2020—2024》。报告显示,过去五年,上海科技工作者高学历、国际化、年轻化趋势更加显著,呈现“大、优、高、好”四个特点。

“大”即队伍规模日益壮大,创新力量持续增强。2023年上海科技工作者队伍规模超过280万人,比2019年增加44万人,近五年增幅达到18.6%。

“优”即队伍结构科学优化,领域布局更趋合理。在沪两院院士占比较高,截至2023年4月,人事关系在沪的两院院士共有172位,占全国的9.93%,排名全国第二。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,2023年全市研发人员达到40.47万人,近五年增幅49.2%;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工作者186.21万人,近五年增幅54.9%。

“高”即整体素质显著提升,创新能力跨越式发展。调查显示,科技工作者学历层次整体提升,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比例达56.9%,较上个五年提高13.4个百分点。科技工作者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的关联度高,超过2/3的科技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具有很强或较强相关性。科技工作者的高质量科研产出稳步增加,《上海科技进步报告2024》显示,上海科学家在《自然》《科学》《细胞》三大顶级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58篇,占全国30%,创历史新高。

“好”即科技工作者自信乐观,认为国家和个人发展未来可期。调查问卷显示,73.3%的受访者对我国到2035年建成“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”这个目标“很有信心”和“比较有信心”,58.1%的科技工作者对未来五年的事业发展和工作状况持乐观态度,59.0%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未来生活水平会进一步提高。

调查问卷还显示,57.6%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上海事业发展机会多,46.5%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上海社会氛围开放,31.4%的科技工作者表示上海国际化程度高。

4

超过三分之一大学生认为

自己时间管理不合理

早操、晨跑、晚自习、月考……这些常见于中学的管理措施,正在被不少大学借鉴。

然而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自主规划学习生活的能力。调查数据显示,21.5%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。超过三分之一大学生认为自己时间管理不合理,而且对此感到懊恼。九成大学生觉得自己很忙,实际却没做什么。

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,从2009年至2020年间,中国大学生的无聊感明显增加。这种厌倦情绪不仅有损于身心健康,也会导致手机成瘾等问题。

上下滑动查看

研究显示,985、211大学老师教学投入的时间平均只占30%,每周约13.6小时,其余工作时间被科研和行政管理占据(分别占40%和30%)。麦可思一项调查显示,88%大学教师承受中、重度压力,其中“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”是最主要压力来源。除了大学老师,与大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,也察觉了近年大学生的变化。

老师和辅导员们能做的确实有限。也许只有当家长真正放下对孩子过高的期待、对学校过高的要求,而学校敢于改变机械化的管理方式时,这届大学生才有机会长大成人和独立。毕竟大学的意义,从来不是用围墙圈住成长。从“被管着学” 到 “主动成长”,才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。

5

全国多地机票价格大幅下降

部分甚至低于1.3折

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了解到,近期全国多地机票价格明显下降,业内人士表示,暑假前都是错峰出游的好时候。有网友表示:马上出发!

有业内人士指出,进入五月中下旬,旅游市场回归常态化。全国多地机票价格大幅下降,部分甚至低于1.3折;此外,酒店的价格也比“五一”假期接近“腰斩”。同时,国内不少跟团游产品也趁机做起折扣活动,吸引游客。

旅游从业人员招启彬:抓紧在暑假正式来临之前去旅游,这段时间人比较少,相当于只要以前一半价格就可以出发了。

而对于即将到来的端午假期,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数据显示,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,相比“五一”和暑假档捡漏目的地选择较多。

数读

青年消费新观察

1

5年销额暴涨140亿

洗地机进入“机海时代”

据“经济观察报”,2024年洗地机的型号数量达到1042个,相比2022年的481个,增长了一倍多。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洗地机市场的快速扩张。2019年,洗地机行业零售额不足1亿元;2024年,该市场的销售规模已达140.9亿元。

石头、追觅、云鲸等洗地机厂商的共识是:洗地机像手机一样,已进入“机海时代”。洗地机型号的命名方式也与手机类似,常采用Ultra、Pro等后缀。

事实上,消费者对洗地机的了解程度远不如手机。一位洗地机厂商的市场负责人称,洗地机的定位是成为像洗衣机一样的家庭标配电器,但目前行业整体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,很多消费者是第一次购买洗地机,并不熟悉产品功能。

当前,洗地机在中国市场仍处于快速普及期。奥维云网分析师称,当前每百户家庭拥有量仅3台。

2

2024年6月起

自行车行业掀起“降价潮”

“部分公路车价格腰斩、库存激增,自行车行业正经历‘价格战’。”多位自行车经销商透露,2025年的中国自行车市场已从2020年起的“一车难求”转向去库存阶段。

中国自行车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中高端运动型自行车销售受“骑行热”带动大幅上涨,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销售增长超20%。某上海经销商说,近两三年,上海地区新增了近三四百家自行车门店,翻了两倍。然而,从2024年8月起,消费需求逐步降温,进入2025年后市场趋于理性。

市场行情率先反映在价格上。下游经销商也正陷入多重困境。

2024年6月起,自行车行业从大众品牌到高端市场掀起“降价潮”:捷安特、美利达、喜德盛等多款车型价格下降20%至50%;崔克等国际品牌部分车型直降超2万元。

3

99元LABUBU隐藏款

被炒至2600元

近一年来,泡泡玛特旗下人气IP LABUBU搪胶毛绒产品一经推出,便会引发抢购热潮,线上线下渠道供不应求。线下门店销售尤为火爆,消费者不惜排队数小时只为购得心仪款式。

原价为594元一盒的LABUBU3.0系列盲盒在二手市场上被炒到了1000元至2000元左右。而单个99元的盲盒也普遍溢价200元至600元左右,隐藏款的价格更是超过2600元一个。

某隐藏款二手平台售价超2600元一只

LABUBU的爆火不仅让黄牛赚得盆满钵满,不少潮玩厂家也开始光明正大地专供高仿LABUBU,版权保护成为新的挑战。

丑版LABUBU成流量密码

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,泡泡玛特通过限量发售和隐藏款刺激等营销手段,制造了产品的稀缺性,导致在二手市场上价格被大幅炒高,假货市场较为猖狂。很多人难以分清正品与仿品,即使是仿品也能够满足个人精神需求,因而仿品也有消费市场。

沪团团来送福利啦!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,你心动了吗?

想要想要!如何才能获得呢?

点亮本文文末【

】与【

】,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;当【

】数达到200时,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~

往期回顾

北师大教师简介“混入”动漫头像?官方:尊重教师的自主权

张桂梅的小喇叭,被国博收藏

“我没办法转身离开。”这件事,他坚持了15年来源:上观新闻、上观智库、经济观察报、央视财经、蓝鲸新闻、封面新闻、中国科协之声、谷雨数据等

制图:李肇

原标题:《高考人数8年来首次降低,释放什么信号?》

阅读原文

24画的汉字229个
猎豹繁殖后代难?科学家:初孕年龄是影响雌性猎豹繁殖能力的关键